「新移民社區關懷據點」於十一月廿五日開幕。
【天亞社.台北訊】天主教善牧基金會辦理的首個「新移民社區關懷據點」於十一月廿五日開幕,外國民眾因婚姻到台定居,受到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困擾,終於可以在本地找到「第二個娘家」,吸取所需資訊及資源,並與同鄉交換心得,一解鄉愁。
「台北市南區新移民社區關懷據點」由市政府福利局委托營辦,揭牌儀式由社會局副局長徐月美及善牧基金會執行長湯靜蓮修女共同啟動。
湯修女表示,善牧義工經常走訪新移民家庭,以期了解服務現況與需求。在探訪中發現,家庭經濟較差的移民與母國娘家聯繫或回娘家的頻率較低。
她指出,當她們面臨婚姻或家庭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能夠跟誰討論。因此,除了連結相關資源、提供緊急物資、支持陪伴,更希望他們可以運用關懷據點的空間,成為她們「第二個娘家」。
湯修女說,基金會自一九九三年開始服務受家暴的外籍配偶,十多年來設立許多新移民家庭服務中心。許多姐妹更成為義工,協助陪伴初來台灣的同鄉。這次希望透過與社會局合作,讓更多需要資源的姐妹走出來。
據統計資料,在台外籍配偶總數在二零零四年的卅三萬多人,升至二零零九年五十五萬多人,六年間遽增六成四。截至去年十一月底,台北市共有四萬六千多名新移民,除萬華區最為密集,南區的大安、信義和文山三個服務轄區的新移民人口都接近五千人。
關懷據點主任黃綵宸說:家庭探訪是他們最重要的服務項目,從訪問中瞭解新移民家庭需要,再採取「預防性」措施,而非事後補救。另外,他們不會重覆其他機構正在提供的服務。目前服務剛啟動,急需抽油煙機、投影布幕及數碼相機等物資。
黃氏對天亞社說,據點使用者不分國家遠近,都歡迎來「閒聊」。目前以來自中國大陸和東南亞國家最多。
她指出,新移民生活於一個陌生國度,難免會有擔憂和不適應,整個家庭都需要認識彼此,所以據點的義工希望能「代表台灣歡迎他們」,成為一個提供支持、交流的地方,讓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可以互相接納、陪伴。
出席典禮的印尼籍新移民「亞咪」不懂中文,對本地社會福利措施一知半解,去年離婚後獨自照顧女兒,經濟壓力讓她非常焦慮。今年前夫過世,兒子也搬來同住。為了兩個孩子,亞咪每天做很多不同的印尼菜、點心及批發衣服,到家裡附近的公園和醫院銷售。
在開幕茶會中,亞咪與越南媽媽「海燕」進行烹飪比賽,把台灣味加入印尼及越南料理的元素,創出新菜色。
善牧基金會以家庭服務為宗旨,陸續於台北市、新北市、宜蘭、高雄及台中成立服務中心,而今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設立關懷據點,期盼能給予新移民及其家庭情緒支持與關懷,打造更友善的多元文化生活環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