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賢館長(中)與梵蒂岡圖書館副館長皮亞佐尼(右)簽署備忘錄。
【天亞社.台北訊】台灣國家圖書館藉著與梵蒂岡宗座圖書館簽署「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合作備忘錄」,開啟台館與南歐重點國家的實質合作,推展漢學研究文化交流的成果。
合作備忘錄由台館館長曾淑賢與梵蒂岡圖書館副館長盎博羅削.皮亞佐尼(Ambrogio Piazzoni)博士於十月廿九日在梵蒂岡簽署。曾淑賢一行人並參訪梵館閱覽典藏環境、南懷仁的《坤輿全圖》等特藏珍善本古籍及數位化作業的設備。
極富聲譽的梵蒂岡圖書館建立於一四七五年,為世界上手抄本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目前館藏已達九十多萬冊圖書和七萬件手稿。
這所教廷的官方圖書館也是早期中歐關係史上,重要的史料收藏中心,中文館藏主要是傳教士在華印刷的書籍和所寫的傳教文獻,包括字典、科技著作、地圖,以及大量傳教和教義作品。另外包括明末清初中文古籍,以及拓片和早期佛教刊本。
這些古籍主要來自於一六八五年比利時耶穌會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捐贈約五百卷中文書、Barberini Orientale和Borgia Cinese收藏傳教士或東方學者藏書陸續捐贈,以及羅馬大學漢學教授華嘉(Giovanni Vacca, 1872-1953)藏書。
曾淑賢表示,這項簽署將開啟台館與南歐重點國家的實質合作,提升台館與歐陸相關古籍典藏圖書館的互動,也充分展現台館推展台灣國際漢學研究文化交流的成果。教廷大使館王豫元大使及許慶瑜秘書亦在場觀禮。
台館特藏文獻組主任俞小明告訴天亞社,梵館的中文特藏,早在一九二二年即曾經由法國漢學家伯希和(Paul Pelliot)來到羅馬初步編寫《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文寫本和印本書籍簡明目錄》打印本,後於九五年始由京都大學高田時雄加入拼音及漢字,並校訂補編出版《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目錄》。目前,梵館仍陸陸續續進行較詳細的編目作業。四年前開始雙方協商這項合作計劃。
她指出,透過這次合作,台館將協助將梵館所提供不同格式的古籍書目,經由欄位比對轉入台館「中文古籍聯合目錄」系統平台,再配合轉出符合ISO2709 MARC21格式的書目,提供台館進一步運用。這過程需要時約一年才能完成,台灣學者可能要等明年秋天才能使用。
俞小明表示,因這些書目都涉有天主教會的專用名詞和不同譯字,也就需要台灣天主教會或天主教大學合作才能完成。
至此,台館「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將增加至五十八所合作館,六十四萬餘筆古籍書目。此項古籍書目合作,不但為專研西方傳教士搜羅珍藏中文古籍之研究者,提供豐富而便捷的查詢工具,相信更將增進該館中文古籍館藏書目整合檢索的效率。
除簽署合作備忘錄,台館致贈珍貴善本館藏《太古遺音》及《梅屋詩餘》仿真複製本予梵館典藏,皮亞佐尼亦回贈梵館重要老照片的圖錄。
皮亞佐尼又介紹梵館手抄本數位化的努力及成果,尤其採用由美國航空太空總署發展的數位檔格式FITS,這是一個可以與不同系統相容的格式,對於梵館珍貴文獻的最好保存及提供廣泛使用,助益很大,他並希望雙方未來能在新技術的發展應用上有更多的合作。
梵館目前已完成八萬種四千萬影幅的手抄本,可提供使用者在網路免費利用,但商業性出版則必須申請付費。
剛自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退休的名譽教授古偉瀛對天亞社表示,台梵間雙方合作圖書互相可以交流參考當然是一件好事,從中華天主教史研究者的角度看來,這次合作較大的意義是便於研究者從網路上查找資料。但這些資料並非國人可以參考得到的唯一管道。
他指出,事實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張西平教授等,就以《大象出版社》的名義,最近出版了《梵蒂岡圖書館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獻叢刊》。該館所有的中文相關文獻都將以紙本面世。另外,跟中國傳教史有關的且更直接的可能是原藏在傳信部圖書館,現在合併在宗座傳信大學的圖書館。
古教授建議,傳信部的檔案資料與傳教區關係密切,台灣國家圖書館若能與傳信大學圖書館合作,對於中華天主教史的研究將更有幫助。
天主教輔仁大學前校長黎建球對天亞社表示,台梵合作是雙方所樂見,但只有典籍交換是不足的,台灣學術界及主政者應思考如何有限的經費中做更有效的運用,例如天主教研究人才的培育,天主教經典的中譯,以及深化的人才文流。
【完】
相關文章:
台灣興起「傳教士漢學」研究,中外學者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