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
在7月30日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前夕,國際明愛會呼籲遏止這個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悲慘社會現象。
(梵蒂岡新聞網)各國政府應當加緊努力,辨認出人口販運和剝削的受害者,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導致受害者人數遽增的當下。有鑒於7月30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國際明愛會與基督教會打擊人口販運全球網絡(COATNET)在這個國際日前夕發出這項呼籲。國際明愛會秘書長磊思‧若望(Aloysius John)表示,「在新冠病毒蔓延的此刻,我們要譴責一個令人擔憂的現況,因為脆弱者更容易變成人口販運的受害者」。
磊思‧若望呼籲,對疫情的關注「不該阻撓我們照顧最容易遭到剝削的人」,提供給他們「安全網」和「物質、醫療、法律及心理支援」,「在困境中陪伴他們」。因此,各國政府應當多加考慮全球疫情的副作用,「尤其是對移民和非正規經濟的勞工造成的傷害,他們現在是人口販運的高危險群體」。
為此,國際明愛會與基督教會打擊人口販運全球網絡要求「採取緊急措施,以支持非正規經濟的勞工,包括家庭幫傭、農業工人、建築工人,以及缺少文件的移民」。磊思‧若望說:「我們懇請政府為這些人提供法律渠道和基本服務,例如接待中心和支持專線。我們也籲請民間社會的機構和組織保護兒童免受侵犯和剝削,這問題也會通過互聯網和新媒體發生。我們懇求所有善心人士提高警覺,舉報類似的案件。」事實上,在疫情期間,兒童受虐案件有增無減,不少兒童在網絡上遭到剝削。舉例而言,在印度,「短短11天內,有關當局接獲的兒童受虐舉報案多達9.2萬件」;同時還有許多兒童恐怕必須上街乞討。
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如今有4千多萬名人口販運和剝削的受害者,而疫情導致這處境更加危急。國際明愛會解釋道,「由於許多國家採取了限制旅行的措施,人們缺乏移動自由,所以人口販運受害者逃跑和求救的機會渺茫」。明愛會中東與北非事務辦公室主任哈蒂(Gabriel Hatti)指出,黎巴嫩和其它中東國家的情況格外嚴峻。「由於新冠疫情和當前經濟危機的緣故,很多菲律賓人和其他外籍勞工失去工作,正在努力重返故鄉。現在他們在自己國家的大使館門口大排長龍,沒有任何社會援助或心理保護。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甚至沒有任何合法身份」。
聯合國於2013年全體大會宣布了7月30日為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旨在喚醒國際社會的意識,讓人們認識受害者的處境,促進他們的權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