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中國】跨年霧霾連日不散,惟全民覺醒之路仍遙

CH_air-pollution

北京市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中旬發出紅色霧霾預警,有幾位女士在天安門前帶上口罩防止吸入顆粒物。

刊登日期: 2017. 01. 09

     【天亞社.香港訊】嚴重霧霾伴隨中國北部和東北部六十一個城市步入新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中國已成為室外空氣污染最致命的國家;但在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全民覺醒正視問題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國家氣象局在二零一六年除夕發出橙色霧霾預警,更在新年的一月四日改發更高級別的紅色預警,而天氣預報表示情況還需要一個星期才有好轉。北京十二月中旬也曾發出紅色霧霾預警,是年內首次。市教育委員會就此建議學校縮短上課時間,甚至停課。在北京當補習老師的李瑪利亞對天亞社說:「這些霧霾越來越多,往後都不知道剩下多少個上課天。」

       霧霾帶來灰朦朦的天色,含有濃密PM2.5(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二點五微米的顆粒物)的空氣,更令人呼吸困難和咳嗽,使得求醫者大增。

      北京超市店員王小姐表示,過去五六年霧霾越來越嚴重。「以往都只有賣那些普通的、薄薄的口罩。現在人們都在找這些比較專業的、比較封密的。」

 

致命霧霾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九月廿七日公布首個按國家計算空氣污染程度的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室外空氣污染最致命的國家。該報告由十六名來自八個國際機構的科學家,與世衛組織合作的成果。他們從全球三千地點收集各國PM2.5的數據進行分析,並發現這些微小顆粒物每年奪取全世界三百萬人的生命,而當中三分之一是在中國。

       在香港關注環保議題的「低碳想創坊」顧問黎廣德對天亞社說,以往環境議題可說得很抽象,而這次報告讓人具體知道環境代價的影響。

      他說:「現在是牽涉到生命和健康,是很實在的影響。它也指出好像中國這些追求發展而毫無顧及環境代價的國家所製造的問題」。

 

立法治霾成逃責爭議,生態災害造就社會不公

        為嚴正治霾,中國政府已經把這項工作放在優先位置,並希望加強環境法例、執法監督和追究官員責任的方法來抵抗空氣污染。然而,這些政策都有不少缺點。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在二零一六年六月提出《北京市氣象災害防治條例(草案)》,試圖把霾收入其內,希望社會在霧霾問題上加強防災減災意識,健全防災減災體系。

       然而,中國《法制日報》十二月有評論指出,立法意圖並不能消除「將產生霧霾『嫁禍於天』的質疑聲音」,加上民眾不滿 「治霾只能等風來」的情緒和「治霾資金被挪用」事件,都讓群眾質疑「政府治理霧霾的誠意與決心」。

       作者劉勛引用專家意見指,霧霾是與自然災害有著根本區別,因為「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污染物是造成霾的根本內因,它的本質是污染。將霾列為氣象災害,會造成污染者可以『依法脫責』等問題,導致法律適用的混亂。」

 

國家發展,大局為重

       然而,面對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有人認為霧霾的出現是必經過程,況且個人沒有能力處理這個情況,而選擇默默接受現實。華北教友陳保祿二十多年前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來北京工作。雖然現在霧霾越來越嚴重也影響生活,但他認為這是發展中國家必然發生的情況。

       這位四十來歲的商人對天亞社說:「你知道英國也有『霧都』之稱嗎?那些就是霧霾,是因為工業發展造成的。中國的工業發展得太晚了,現在還有在發展,這都是必經的過程。」六十多歲的環衛工人李先生也說:「沒有(霧霾)最好,有都沒辦法。國家有發展,少不免的。」在北京出生的他,一邊撿拾地上的垃圾一邊繼續說:「地上的(垃圾)我可以管理,天空就管不了。」

      不過,香港環保組織「天主教綠識傳人」秘書孔慶玲並不認同他們的觀點。她對天亞社說:「人們不應只著眼於經濟發展,還必須重新思想社會的走向。」孔慶玲憶述,十多年前到大陸,很多人都騎單車,但現在差不多每個家庭都有汽車,「這有必要嗎?」她強調,空氣污染導致死亡的後果已經在眼前,必須全民覺醒才能有望改善狀況。每個人從自己做起,但社會、國家也要發揮其力量,提醒人民。

       然而,在以煤炭業著名的山西省,當地的安多尼神父認為,全民覺醒不是那麼容易。如果農民一輩子都未離開家鄉,沒看過沿海地區的藍天,根本意識不到本省空氣有多差,「一輩子也未必知道自己呼吸著不好空氣」。他指出,土地對農民才是最重要,他們可能會關心如何處理垃圾,而不太理會隨時可呼吸到的空氣。

       至於教育人民環保意識,他指出國內的課本受到意識形態限制,不會把這種事放在課本裡,所以很難做到全民覺醒。「社會上有很多大問題,大家覺得解決不了,也不知怎解決」。

      世衛發言人索菲.古米(Sophie Gumy)也對天亞社表示,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後果是影響國民健康,以及這個負擔的成本。她說:「經濟成本不應只關乎保健與生產,也包括環境與氣候的後果。」

       中國目前雖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不過黎廣德強調,它同時也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最快的國家,而且他認為只要減低消費慾念將會成為事情的轉機。

 

【完】天亞社英文新聞

Toxic smog greets Chinese people in New Yea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