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緬甸婦女。[圖片來源:法新社]
刊登日期: 2017. 03. 15
隨著緬甸擺脫七十年的軍事統治,針對解決國內性別歧視問題,婦女活躍人士尋求具體的改變。
林漂漂(Phyu Phyu Lin)和其他女權活躍者表示,社會仍存在一種觀念,認為女性的地位較男性低。緬甸的「性別包容和平進程聯盟」由多個女權組織結集而成,林漂漂是聯盟的核心成員。她對天亞社表示:「婦女無法消弭在緬甸社會中根深蒂固的文化和傳統障礙。要推行性別平等,行動力和執行力是關鍵因素。」婦女組織在三月六至十二日迎接緬甸的婦女週,但同時推動實質行動和超越象徵性的措施。在二零一四年的社會結構和性別指數中,緬甸被列為社會結構中歧視程度高的國家。儘管在增加官方機構的女性人數方面取得進展,但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指出,對女性既定的規範假設仍阻礙她們進到高層職位。
林漂漂表示:「我們必須先看到是人類,再來才是性別,並需要看到摒棄保守的態度和思維方式的價值。」。這位撣-克欽族原住民重申,性別議題應被列作學校課程的一部分。緬甸兩性平等網絡主任梅賽漂(May Sabai Phyu)也指出,雖然在新政府領導下已有改變,國家要克服社會、文化和法律的障礙,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二零一五年獲美國國務院命為「國際女勇士」的梅賽漂表示:「女性參與政治、和平和安全事務仍受限制,因此需要執行實際的行動。」
梅賽漂指出,緬甸社會視男性為家庭的經濟支柱,而女性只是輔助角色。
她表示,儘管女性在勞工市場上付出跟別人相同的體力和努力,但她們仍無法在建築和農業兩行業得到同等的報酬。她說:「我們一直要求女性的權利,因為我們還沒有在緬甸得到平等權利,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對性別素質缺乏認知。」來自執政全國民主聯盟的議員瑞瑞盛拉(Shwe Shwe Sein Latt)表示,對性別的認知需由最基層的民眾開始做起,特別是農村和偏遠地區。她說:「農業社會,男人會去銀行去借貸,拿去買農藥,但大多數女性不會視這是她們的工作。她們沒意識到自己的權力。」由人權活躍分子搖身成為政治家,瑞瑞盛拉對天亞社說:「我們要在男女之間有一些代表性的任務,這樣性別平等才會被重視,而我們也能夠避免一個由全男性主導的社會。」她續說,在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政府領導下,在防治家庭暴力方面已取得一些進展,而政府亦跟各女性團體保持合作。
【完】天亞社英文新聞:
Myanmar's long hard road to gender equ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