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十二月十四日接受意大利《新聞報》訪問時指出,世界各地迫害基督徒的共同經驗,可以成為基督徒致力團結合一的基礎,稱之為「血的大公主義」。

  對於意大利記者安德肋.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問及基督徒合一是否他的一個優先議題時,教宗方濟各這樣回應:「對我來說,基督宗教的合一是一個優先課題。今天,我們有血的合一。」

  教宗指出,在一些國家,基督徒被殺害全因為他們戴了十字架或擁有《聖經》。對方在下手前,不會問這些基督徒是屬於聖公會、信義會、天主教或東正教。血被混和起來。

  教宗續說:「為那些行兇者而言,我們都是基督徒。我們在血中合而為一,即使我們仍沒有成功地採取需要的步驟達致合一,又或許時候並未來到。合一是我們需要祈求的恩寵。」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德國漢堡,他認識一位為一名天主教神父列品真福案而努力的牧師。那神父因為向兒童教授教理而被納粹黨送上斷頭台,排在他後面的是一位因相同原因被殺的信義會牧師。「他們的血是混和了的。」

  教宗續說:「那位牧師告訴我,他去找他的主教並對他說:『我會繼續為列品案努力,但會為他們兩人一起做,而不是祇為那位神父。』這就是血的合一。這事也在今天發生,你要做的就是看看報紙。」

  他重申:「那些殺害基督徒的人不會跟我們拿身分證來分辨你是在哪個教會接受洗禮。我們不得不考慮這一現實。」

  教宗在訪問中亦談到與其他基督宗派的關係,以及在迫害中使各教會聯合一起的「血的合一」。他又提及下一次主教會議所討論的家庭議題、回應美國有些人批評他是「馬克思主義者」,並討論教會和政治的關係。

  教宗說:「馬克思的意識形態是錯誤的。但我認識好幾位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都是良善的人。我沒有感到被冒犯。」

  他又為他的首份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中所描述一個會「扼殺」窮人的經濟而加以解釋,指勸諭的內容無不出自教會的社會訓導。他說:「我不是從專門的角度出發,而是嘗試講述現況。我唯一引用的是『滴漏理論』,指出在自由市場下,經濟增長最終會為世界帶來更大的公義和包容。」

  他解釋,當水注滿了杯,水便會溢出,使窮人得益。「但實情是當水注滿了之後,杯卻神奇地變大,從沒有水溢出惠及窮人。」

  當被問及聖誕節的意義時,教宗指天主常常尋找自己的子民、帶領他們、照顧他們,並承諾常在他們身邊。他引用《申命紀》說:「天主與我們同行,就像一位父親要拖著自己兒子的手一樣。這是一件美麗的事。聖誕節正是天主與他子民相遇的時候。」

  他續說:「它也是一種安慰,是一個讓人受安慰的奧秘。很多次,我在子夜彌撒後獨自留在小聖堂個多小時,然後才主持黎明的彌撒。我感受到一陣深深的安慰和平安。大概是一九七四年的聖誕節,我在羅馬阿斯塔里的難民收容所主持彌撒後,我徹夜祈禱。對我來說,聖誕節都是如此,默想天主來探望祂的子民。」

  對今日的世代來說,教宗認為聖誕節是要講述溫柔和希望。他說,當天主來與我們相遇時,祂會告訴我們兩件事。「他首先要說的是『抱有希望』。天主時常敞開大門,永不關閉。他就像一個父親,為我們敞開大門。然後,他會說:『不要害怕溫柔。』」

  他解釋,如果基督徒忘記了希望和溫柔,他們會成為冰冷的教會,失去方向,被不同的意識形態和世俗的態度阻礙。他說:「然而,天主的簡樸告訴你:『向前走。我是在輕撫你的父親。』」

  教宗表示,他害怕見到基督徒失去希望和擁抱他人的能力,並指他經常提到小孩和長者,正因為他們是最軟弱無助的一群。回顧自己的鐸職,他經常在堂區尋找傳送這溫柔的機會,特別是要傳給小孩和長者。「這使我想起天主對我們顯示的溫柔。」

【完】來源:《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及《La Stampa》,天亞社編譯。

Francis calls anti-Christian violence ‘ecumenism of blood’

“Never be afraid of tendernes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