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教區黃兆明主教為藝術工作者打氣。
五月十七日,一個炎熱的周末下午,台北市商業鬧區的敦化南路,留著歲月痕跡的《光啟社》大樓攝影棚裡,聚集了近百位電影、電視、歌唱和媒體界的老、中、青專業人士。他們不是來拍流行電視偶像劇,也不是來錄影熱門綜藝節目,而是來搖動已停擺逾十年的「天主教藝術工作者聯誼會」的「復活」。
一個月前,收到籌劃志工袁世敏的邀請,讓我想起藝術工作者是專業人士,各個都有「特殊才華」,他們在這次「下午茶聚」分享信仰,將吸引不少天主使徒同好的出現。
可是,從他們的生活縮影也可以透視到,目前台灣天主教會缺乏專業人士教友社團,導致大量教友畢業生開始職業生涯後,逐漸迷失在世俗生活,不再去教堂參加靈修活動。幸運的話,有些仍舊保有「聖誕節教友」情操,或是直到結婚成家時想起必要在教堂裡舉行的「婚禮教友」。可是,大家仍然很難在教會裡找到「專業同好」的團體來共同培育信仰的成長。
現在,《光啟社》甘國棟和丁松筠兩位神父,和耕莘文教院饒志成神父等三位從事文化福傳的耶穌會士,自稱「不分區的本堂神父」,加上《光啟社》的本堂、法蒂瑪聖母堂程若石神父,也加入這個社團來陪伴他們。
在台灣演藝界知名度甚高的美籍丁神父,俊容上看不出已是七十歲高齡痕跡,他在《天主教周報》撰文透露:「在一次又一次的籌備會上討論聯誼會未來的走向,決定了我們的使命,兩項對外,兩項對內。」
「對外就是每個人發揮天主所給的『塔冷通』或畫、或演、或說、或唱來作創意福傳,相信以高知名度的吸引力,能造成正向的影響力,帶來福傳美果;其次,我們要善盡社會責任去關懷貧病孤老殘等弱勢團體,甚至雛妓、愛滋等邊緣人,辦公益活動或慈善募款去幫助需要扶持的最小弟兄,讓社會更和諧,風氣更美善。」
「至於對內,我們希望整合不同專長,使藝術與信仰結合,能在聚會中彼此分享見證,彼此鼓舞支持,也辦避靜或講座來提升靈修,做一個能讓別人認出我們是基督徒的好榜樣;正如郎雄郎叔的分享:『我相信天主給我演戲的才華是為交付給我使命,我用心地去詮釋劇中角色,讓觀眾看到這角色就像照鏡子,演好人,讓人感動而見賢思齊;演壞人,讓人警惕而反省改過!』」
兩小時的茶聚,由剛被提名為監察院副院長的孫大川和美麗大方影星侯麗芳主持。前一小時是郎雄夫人包珈、演員張詠詠、音樂人蔣維民等分享。大家沈浸在已在天上的創會會長郎雄領導時期的昔日福傳活動,還有對已在天上的音樂才子梁弘志的無限懷念。主教團負責藝術和媒體的花蓮教區黃兆明主教適時趕來鼓勵和加油。
在後段一小時信仰分享裡,資深媒體人鄭佩芬、知名藝人阮虔芷和音樂家簡文秀都在「坦白從寬」氣氛裡表白,他們都是「失聯教友」。簡文秀特別「責怪」天主教會不主動找她「奉獻」音樂才華。她這些年來經常替佛教和基督教作譜撰詞,就是還未替天主教會製作音樂。
經過這場「藝術人才」洗禮,我走在擁擠的敦化南路人行道,想到台灣各行各業的專業裡教友一定很多,卻如一盤散沙,沒有牧羊人來引導和陪伴。
在教會裡,其他神父或修女能效法這三位「不分區的本堂神父」的精神,主動召集教友籌組各種專業人士團體,如同「藝術工作者聯誼會」一樣,成立企業家、經理、公務員、律師、作家、工程師、農業園藝家、護理師、運動員、水電師、廚師、便利商店員工等天主教聯誼會,再邀請學有相同的神父或修女陪伴,則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後就可成為「有巢氏」教友,找到志同道合者一起使信仰成長,不會成為目前的「宗教信仰流浪漢」。
__________
撰文:郭芳贄,天亞社駐台灣特派員。